校长简介
袁世军 196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9年6月任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2003年1月任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学校教育科科长。2007年12月任景德镇市第五中学校长。教学成绩 五中始终把教育科研放在优教强校的突出位置,以教育科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管理的不断改善,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以教育科研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目前,学校共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 名, 市级学科带头人 3 名。另外还有30名学校级先进师德个人。教育科研本着对外“引进”,对内“搞活”的思路,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尊重个性,发挥特长。近年来,大批青年教师在省市各项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骄人成绩并成为教学骨干。有数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所获荣誉
近十年来,在教学管理方面成绩喜人。1993年被省教委授予“课程教材实验先进学校”,1996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教育工会联合授予“全省青年教师工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200年被省教育工会联合授予“先进集体”,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知识分子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获得“江西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2001年、2002年获得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2000-2002年获得教育系统干部理论学习先进单位;1986年-2001年连续八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在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中,该校教师青少年教师代表江西省赴昆明比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据相关资料显示,省级立项课题 11个,市级立项课题 8个,并创办了学校网站,加快了教育信息现代化步伐。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并指导工作,此外每年还接待大批参观学习的外校领导和教师。过去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学生荣誉 “校风正,环境好,管理严”,是五中办学的特色。学校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在狠抓教育教务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总体目标实施于教育教学始终。学校倡导创建“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中开展创文明班级评选等活动,全面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实施教室管理规范化,卫生管理标准化,狠抓青少年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开设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制定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基础,制定了德育实施纲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咨询,卫生和青春期教育;充分利用本市“全国陶艺培训基地”的教育资源,建立陶瓷文化,艺术鉴赏基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连续年获市“活动课评估”先进单位。目前,我校有省级立项课题11个,市级立项课题8个。创办了学校网站,加快了教育信息现代化步伐。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并指导工作,此外每年还接待大批参观学习的外校领导和教师。五中在探求课堂科学教育的同时,尊重并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在中考成绩方面多年保持全市第一,我校在1993年-1996年在连续四年夺得市直属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后,1999-2005年又连续6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并先后有6名学生被中国科技大学预备班录取。各科学习竞赛也硕果累累。1991年第二届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夺得江西唯一的一块金牌;1995年获得中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团体奖,同年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获得国家教委、环保局、全国青科普协会颁发的第三届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全国优秀活动奖。在1999年、2001年和2005年三次获得全国初中化学竞赛(江西赛区)团体第一名,并两次在我校召开全省表彰会。2002年,在第十二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得团体总分全省第二;在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全省第二、个人名列第一、第二,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两个项目获得全国二等奖、两个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占全省获奖人数的一半。据统计,近10年来,在学科竞赛及各项活动中,我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81人次,市级奖励2658人次。学校风景
新校区
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属各单位的配合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景德镇市五中新校区(一期工程)于2010年8月31日进行了揭牌仪式,同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风景(6张)五中新校区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市昌南大道,校园一期工程规划用地122亩,工程投资4200万元。校园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图书楼、学术报告厅、食堂共八栋建筑,建筑面积20200平方米,可容纳48个初中教学班,2400名学生。其中,教学楼三栋,每栋四层十六个教室,供一个年级使用;实验楼装配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可满足学生的电化及演示实验教学的需求;行政办公楼是供行政人员和教师办公使用,设有小型会议室一个,供学校召开行政例会;图书楼按规定设置了师生图书阅览室,学校并将装配电子阅览室供教师快速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学楼与行政办公楼连接的长廊之间设有两个合班教室,专供学生开展音美体素质教育;学术报告厅主要是专供学校举办学术讲座、召开教工大会使用的,报告厅设有座位264个,配备了专业化的设施;食堂共有二层,每次可供一千多人用餐。学校还建有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含足球场)一个,篮球场六个,排球场(含羽毛球场)一个,学生乒乓球台六个。在一楼设置了师生阅报栏,教 学楼和实验楼之间设有一个文化长廊,在两栋教学楼之间设有葡萄架,供师生休闲;在实验楼一楼开辟了供师生专用的室内健身运动场所。荣获全省十一五知识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召开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会
2011年4月15日上午,在我校中层以上干部行政例会上,孙雪梅书记首先传达了市教育系统二十二次党建工作例会精神,具体部署我校“创先争优”、“发展提升年”、“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主题教育活动、党建工作调研及校领导班子考核、教育宣传工作。然后,她就“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主题教育活动做了专题动员,解读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意义及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把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分解落实到学校分管校级领导及各个处室,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她要求各对口部门在分管校领导的指导下制定对应的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结合开展“创先争优”、“发展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把活动落到实处,做出成效,创出特色。
|
|
|
|
我校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呜———”,5月12日14点28分时正,一声长长的警报声响彻景德镇市五中新校园。此时市五中与市人防办联合在五中初二年级举行的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正式拉开了序幕。学生和老师按演练预案规定行走路线迅速撤离,每个楼梯均有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持秩序。1分46秒的时间,初二年级1000多名师生就安全快速地从教学楼上撤离到校休闲广场。 |
|
|
|
|
|
在谈到这次演练的目的意义时,市五中校长袁世军指出: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周年之际,我们以举行防震减灾安全疏散演练的方式,深切缅怀我们遇难的同胞。通过这次演练,我们一定要树立防震以及其他灾害的理念,掌握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和方法,提高地震以及其他各类灾害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以达到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目的。 |
|
|
据悉,市五中历来重视人防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搬迁到新校区以来,重新调整了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按照部颁标准开足开齐“三防”课,加大投入建立防空基站,并安排专人负责,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日前被省人防办省教育厅评为全省“十一五”人防知识教育先进单位。
|
机构简介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位于美丽“瓷都”的市区中心,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市级重点中学。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一所总校两所分校的办学模式,目前学校共有48个班级,其中初一年级16个班,初二年级15个班,初三年级17个班,在校学生总数 余人。第五中学为一所市重点中学,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9年保持中考平均成绩第一,赢得了社会较高的声誉。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获珠山区委、人民政府“文明卫生庭院”、珠山区“社区工作先进单位”、 市“先进团委” 、市教育局“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市教育局“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教育局“市师表工程”、“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市教育局市直学校“优秀党支部”。 瓷都的开放,为这所学校注入了勃勃生机,在市政府、市教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拥有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其中在五中二部投资新建的四层教学大楼于2003年9月启用,室内课桌椅配备高档,教室光线充足,教学设施齐备,学校日益欣欣向荣。 学校现有教职工29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人,中学一级教师 人,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五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3第十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7人获二等奖,26人获三等奖;全国初中化学竞赛1人获国家级二等奖,1人获省级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4人获市级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全国初中物理竞赛1人获国家级三等奖,1人获省级一等奖,1人获省级二等奖,4人获市级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中学生英语听力竞赛1人获国家级三等奖,4人获市级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12人获三等奖;2002、2003年两次获市田径运动会市直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近些年来,第五中学人才辈出,为国家输送了数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卓出贡献。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师生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一切与教师有关的工作都要立足于教师的成才、成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学生存在差异、存在个性;教师存在差异、存在特长。在管理中破除单一的思维模式,努力给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以最优化的发展空间。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师生的发展,面向师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以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为办学的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求得适应时代而又符合三中学生客观实际的教育方式。学校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以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为已任,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有自己特色的示范性学校。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继承并保持我校优良的文化传统,形成“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逐渐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专业设置]:
$False$
[开设课程]:
$False$
[机构地址]:
广场南路13号333000
[联系方式]:
0798-8221415
感觉学校不是太大,操场还可以,附近吃的比较多,基本都是快餐,比较实惠可以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