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学校大全景德镇大学大全江西工业大学

江西工业大学

  • 地址:
  • 电话:
  • 邮编:333000
  • 网站:
点击查看“江西工业大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校史演变

1958年5月12日,根据江西省委、人委指示,由省委工业部负责领导,由省各有关厅局及工业性学校负责人组成的江西工学院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办事机构,开始办公。6月18日,江西省委决定正式成立江西工学院。9月8日,学校于省工农中学礼堂(市司马庙)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该日定位校庆日)。

1961年4月,创办于1960年3月的江西科技大学与江西工学院合并。1962年5月,江西省工业劳动大学校舍移交工学院使用。7月,首届毕业生分配工作开始。9月8日,举行校庆四周年并首届毕业典礼大会。1965年11月26日,学校向江西省教育厅请示报告,提请批准成立江西工学院萍乡分院。1966年2月,萍乡分院获准成立,设于萍乡矿务局王家源煤矿。1968年3月2日,据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示,成立江西工学院革命委员会。

1969年6月23日,学院改名为江西理工科大学,成立江西理工科大学历史照片

革命委员会。9月,江西大学理科、江西农学院农机系并入江西理工科大学。1970年2月,学校迁往武宁县黄塅公社。8月,学校自武宁迁往景德镇市东郊市陶瓷研究所。1972年2月,学校由景德镇市迁回南昌市谢家村原址。

1973年2月,据省革委指示,江西理工科大学恢复原名为江西工学院。1981年3月,恢复院业余大学,改名为江西工学院夜大学。1983年9月,开始招收硕士生。

1985年1月,省政府同意江西工学院的请示报告,学校改名为江西工业大学。8月,学校列为全国52所军训试点高校。9月27日,江西工业大学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10月4日,校子弟学校改名为江西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江西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1986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江西工业大学筹建食品工业学院(二级机构)。1993年2月6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大学合并,创建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3月1日,国家教委给江西省人民政府的通知,同意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合并后定名为南昌大学。原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建制撤销。

典章制度

1960年9月,学制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1963年,《师资培养工作规划》制定。1964年8月,学校制定学生守则。

办学规模

班级生数

1958年9月1日,学校首批招生700人,新生开始报到。1959年9月,录取第二批新生704人。学生总数1400人。1960年12月,学校共有本科生1940人,工人班234人,共计2174人。1974年9月,学校共有在校生795人。截至1980年12月,学校共培育了本科生3725人,三年制专科1858人,一年制进修班337人。

师资力量

1958年开始创办时,学校只有工农中学、速生中学等校的老教师,可开基础课,加上有关厅局分配的工程师,教师总共为53人。1959年9月,学校共有教师200人。1960年12月,学校共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教师214人。

文革前夕,学校共有教师356位,其中教授2人、相当副教授的教员4人、讲师78人,共84人。1968年9月5日,学校教职工762人,其中副处以上干部18人,副科以上干部25人,一般干部118人;教授2人,讲师78人,助教294人,教学辅助人员39人,工人188人。

1982年10月,学校职工数总计2555人,其中院本部1214人,第三机床历史照片

厂516人,南昌客车厂582人,江西电子仪器厂139人,江西化工厂104人。

1988年10月,学校计算机系衷仁保教授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9年9月10日,经国家教委审定,孙祖龙、刘帮珍、季中亮为1989年全国优秀教师。12月,学校土建系副教授郑泉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获“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江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1年9月,陈津北、李水弟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11月7日,省人事局通知、衷仁保、陈财水、郑泉水、杨德品、陈义凤享受政府特殊津贴(A类,100元\月) 。

1991~1992年度,马列教研部欧阳光明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教师”。潘传康教授获江西省科协首届科技精英奖;江风益讲师获江西省首届青年科技奖。李嗣垦、潘传康、文广鸣、林志平、郭季炳、何友观、虞锦辉、秦中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A类100元/月。另有13人享受B类(50元/月)政府津贴,6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50元/月)。

硬件设施

建校初期,经过省政府批准,征购土地一千亩,实际是1077亩,费用113000元。1958年11月24日,江西省省文教委批准新校舍8530㎡(其中首建化工楼8000㎡),国家投资200万元。1959年8月,学校上报基建任务33990㎡,国家投资235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35万元(10月省计委批复);9月,初步建起18个实验室,以及一个小型机械厂。

截至1960年6月,学校教学大楼、教工宿舍、食堂等基建面积28839㎡,国家基建投资和教学设备投资348万元。1960年7月,学校院电机厂建成,投入生产。1962年2月,据江西省教育厅批文,三年对学院基建投资393万元,建教学和生活用房共49400㎡。1965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图书馆。

截至1980年12月,学校土地面积339.60亩,建筑面积75776㎡,教学仪器设备2702件,价值281万元。生产仪器设备8384件,价值544万元。

专业建设

1963年2月,学校决定停办无线电、硅酸盐、建筑学三个专业。8月,学校专业调整为7个:机制、铸造、电机与电器、工企、无机、有机。1972年3月,开设有机制、发配电、无机化工、工民建等专业。1973年3月,恢复工企专业。1974年9月,恢复铸造、锻压、电机、有机化工、水工专业。1976年9月,增设内燃机、化工机械专业。

1977年6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水工、发配电、化机专业升为本科专历史照片

业。院关于专业情况的报告称:属巩固提高的专业有机制、铸造、内燃机、工企、电机、发配电、无机、有机、房建、水工;申请停办电器制造专业,欲增已增专业有金属热处理,电子技术、化工机械、化工分析、给水排水;电机制造专业更名为电机专业,房建专业更名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978年9月,内燃机专业由专科升为本科。1980年12月,学校设有专业有机制、铸造、锻压、内燃机,工企、电子技术、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无机,有机、化工机械,工民建、水工、数学与物理师资班。1983年9月,首批招收硕士的专业有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工业自动化、电机、压力加工。

1984年8月,新的计算机专业招收三年制大专业,增设食品工程专科、精细化工本科专业。1986年6月,江西省教委同意增设给水排水、粮食工程、环境工程、包装工程、管理工程等本科专业。将原无机化工专业改建为化学工程专业。1990年6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文,同意增设纺织工程专业(专科)。8月,新增工程热物理、机制、铸造三个硕士生授予点。

机构设置

1958年6月22日始创时,设机电、化工、冶金、造纸、纺织、土建、地质等七个系。1958年9月27日,学校成立院科学研究组。10月,成立院工会与共青团组织。1959年上半年左右,原来的七个系调整为机械电机、化工、土建四个系。1959年12月,学校成立中共江西工学院监察委员会。1961年9月,创办院子弟小学。

1962年6月,图书馆由教务处分出,为院直属单位。1962年9月27日,院党委常委决定,成立职工业余学校。1962年11月7日,院党委决定成立机关总支。包括教务处、图书馆和原机关支部所属各部门。基础课部与教务处图书馆分开,成立总支。

1963年9月,学校设有机械系、电机系、化工系三系。1964年1月,原江西工业大学

学校院务委员会决定开办院业余大学。2月6日,成立土木建筑工程系设计室。1969年9月,创办江西五七半导体器件厂(后更名为江南电子仪器厂)。1970年3月,组成农具、农机修理、水里、机电、化肥等五个专业连队。1972年7月,校办化工厂更名为江南化工厂。

1973年4月,据当时材料,院革委会组织机构为:办公室(秘书科、保卫科),政治部(组织处、宣传处、审干处),总务处(总务、财务、膳管、基建科及医务所),教务处(教行、教研、教材、学生、设备科),生产科研处,图书馆,人武部,团委。马列室直属院党委。各系、基础课部直属院行政。

1978年9月,机构设置为:党委、团委、工会、行政,四系、一部(基础课部)。党委下设五部一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武装部、保卫部、党委办公室。行政设五处一是一馆,人事处、教务处、总务处、生产物资处、科研处、由院长办公室、图书馆。11月,成立院学术委员会。

1984年10月,处级机构如下:党办、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工会、团委、院办、教务处、科研处、马列部、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研室、高教研究室、人事处、干部培训处、总务处、财务处、生产处、保卫处、图书馆、学报部、机械系、电机系、土建系、基础课部。

1985年8月,学校增设食工系、食机系。1986年6月,江西省教委同意设置电气与电子工程、机械、食品加工、建筑设计四个研究所。 1988年8月,学校增设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管理工程系。

办学成绩

科研成就

1964年8月,学校举行第一届学术报告会。主要内容有陈财水、黄文瀛的“保温瓶的散热”,秦中的“植物刺激素与除莠剂”,梁继彻的“离子极化”。1976年3月,学校工企731班在景德镇市开门办学,参加青花瓷自动线的研制工作,取得成功。6月,学校与洪都机械厂共同研制简易数控机床。1977年10月,化工系与全南县造纸厂共同研究出利用造纸废液提取腐植酸及其应用技术。1979年1月,学校江南化工厂进行三十烷醇小试。

1981年2月至84年9月,教师潘传康在世界著名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三篇,三次在美国有关学术年会上作研究成果报告。1982年10月,林治平“锻压变形力的理论计算与测定”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1月,化学及食品研究所副研究员秦中赴美参加全美三十烷醇学术讨论会,宣读论文《从蜂蜡中制取三十烷醇及其制剂的研究》。1984年9月,何友观参加在瑞士召开的国际电机会议,宣读论文《异步电机同步华运行分析》。

1978至1984年,学校共获省教委科技成果奖项目有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推广一等奖1项。陈财水获省政府颁发的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12月,陈财水的“以乌桕脂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获中国首批两项发明专利。

1986年9月,郑泉水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参加第一届国际计算力学会议。论文《有限变形近似几何原理》收入会议论文集。何友观《小型凸极同步电机谐波励磁绕组最佳匝数的计算与测定》,黄劭刚《具有桥式整流负载的三相同步电机的稳态分析》,辜承林《矢量控制的简化模型及其在微机控制的PWM变频调速系统的应用》三篇论文被在联邦德国慕尼黑召开的国际电机你那会接受,并收入会议论文集。10月,何群与李希靖合作的《用银柱探头测定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传热学处理方法》被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材料热处理会议接受,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1987年,黄劭刚论文《模拟三相可控硅桥式电路的新方法》被在法国召开的第二届电力电子及其应用欧洲会议筹备单位接受,并收入会议论文集。在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两项科技成果获奖。危仁杰“W_84型水玻璃砂渍散剂”获银牌奖,章道增“型砂气力冲击实砂装置”获铜牌奖。秦中副研究员的三十烷醇科研论文在三十烷醇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1990年8月,食工系捷先副教授发明的“从蜂蜡中提取油菜素甾醇类物的方法”获国家专利。9月,食工系蒋捷先副教授发明的“从蜂蜡中提取油菜素甾醇类物”获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天津)金牌奖。12月,校第三机床厂况振中等同志的“βθ1838型无卡轴旋切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1年6月,校高教研究首次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经审定有13个申报课题由学校立项,以立项作为以后参加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的主要条件。学校拨专项经费8000元。1991年全年,学校共获国家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5项,通过鉴定的是科技成果25项,其中达国际水平的13项,属国内先进水平12项。

1992年4月18日,潘传康教授和江风益讲师的生机科研项目“半导体宽禁带Ⅱ——Ⅵ族超晶格结构研究”获重大成果,通过省教委主持的技术鉴定。11月25日,王福如副教授主持研究发明的“发电机相间故障新型保护装置”获1992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校组织高校研究课题鉴定。有七个校立项课题通过鉴定。

1993年2月12日,黄文瀛副教授等承担的省科委一级重点研究课题“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方法”由省科委主持通过鉴定。

人才培养

1958年录取新生252人,送重点大学培训上百人、退学留级32人,1962年毕业生实有116人。学校首届毕业生共374人。

1987年5月,江西省教委举办全省高校大学生英语听力竞赛,学校代表获团体第一名。1987年7月,毕业学生970人。1992年,90年省大学生四级英语统考成绩名列前茅。

学校领导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校名
白栋材院长1958.6-1961.8江西工学院
高陵院长1961.8-1968.3江西工学院
张时超党委书记、副院长1961.6-1968.3江西工学院
潘良甫革委会主任1968.3-1969江西工学院
安健党委书记1966.8-1968.5江西工学院
孟绍周革委会主任1969-1972江西理工科大学
罗廷柱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2.11-1973.2江西理工科大学
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3.2-1983江西工学院
黄定元党委书记1983.9-1985江西工学院
杨应群院长1984.1-1985.4江西工学院
校长1985.4-1986江西工业大学
武代洪党委副书记(主持)1984.1-1985.4江西工学院
党委副书记(主持)1985.4-1988.8江西工业大学
李嗣垦副校长(主持)1986.9-1988.6江西工业大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1988.7-1993.4江西工业大学
王文才党委书记1988.7-1993.4江西工业大学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