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载,在一张白纸上,禺山高级中学绘就了广东名校的蓝图。肩负着创建教育强区的使命,“禺山”人付出了汗水、艰辛,也分享了成功与喜悦。天道酬勤。面对社会各界的期望,承受创业时的重重困难,“禺山”人创造了教育界的一个奇迹。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高三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这些荣誉,都在 2004 年这短短的一年内取得,光环和辉煌的背后,有政府坚强的后盾,渗透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殷殷之情,还有全体师生的努力和拼搏。
历史悠久的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前身为番禺师范学校, 1906年创立于番禺学宫,2000年7月转制办普通高中。从这里走出的著名校友有国家领导人王首道、革命志士毛泽民、 抗日烈士王文山、岭南画派画家叶少秉、教育家刘秉衡、音乐家周国瑾、文学家陈残云、医学家罗力生、材料科学家 黎樵燊等。
由区委、区政府投资 1.5 亿元建成的校园,办学规模 60 个班,占地面积 165 亩,一条河流贯通南北,两座小桥连接东西。河东是运动区,河西是教学区和生活区。“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 一河、两岸、双桥,书香、舞影、琴声,这里科技与艺术相融,人文跟自然和谐,紫荆花香满径,棕榈玉树婷婷,校园流淌诗情画意,处处彰显岭南校园魅力。交通方便,学校坐落于番禺新城市中心,东临南区公园,西接贯通南北的西环大道,北靠风光旖旎的西丽大桥。有 6B路、 15路、7路等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具浓郁的现代化气息:行政办公楼、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艺术楼等建筑楼廊相连,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美轮美奂;学校拥有 83 套先进的多媒体电教平台、近千台电脑和 700 多万元的校园网系统,教师办公每人一台电脑;有计算机专用教室6间,语音室3间,电子音像阅览室1间;有全省一流的生态标本室,有先进的天文馆、历史室、地理室、科技室,有功能齐全的演艺厅;图书馆藏书丰富,有各类图书 16 万余册;体育场馆宽敞充足,有 25 × 50 m标准游泳池、标准足球场、标准的 400 m塑胶跑道和建筑面积达 2261m2 的体育馆等,教学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学生宿舍空间开阔、干净整洁,电扇、电话、冷热水冲凉房和多功能铁床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两个学生饭堂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 3000 人就餐。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彭卓平主任在视察学校后高兴地说:“没想到番禺有这么好的一间学校,设备设施全国一流,希望尽快办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禺山高级中学通过“内培外引”,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249 人,专任教师 233 人,学历达标率 100% 。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双本科学历、在读研究生和研究生结业 36 人,省级骨干教师、名教师 11 人,市级 9 人,区级 4 人;高级教师 62 人,高、中级职称教师 167 人,占专业教师 72.2 %;专任教师中有南粤优秀教师 3 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1 人,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邀研究员1 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10 人,国家篮球一级裁判员、国家田径一级裁判员 5 人,国家级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4 人。学校还通过实施青年教师“ 1369 ”成才工程、“名师工程”和外引内培,使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素质强化,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众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师德高尚、敬业爱业的优秀教师的名师队伍。
学校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新课程改革,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课题《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实施研究》,成为国家级“科研兴教示范基地”。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艺术教育与全脑开发》和市级课题《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学校现有各级立项课题 73 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3 项,省市级课题 8 项,区级课题 62 项,形成了以国家级课题《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龙头,省市区级课题为依托的“教改理论平台”和“教改操作平台”,“问题 ? 探究 ? 发展教学模式”已成为该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 2004 年学校教师出版专著两部,发表和获奖论文 68 篇。学生获得省级生物、物理、数学竞赛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获得广州市番禺区各项竞赛奖 62 项,学生发表文章 179 篇。学校被评为番禺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科研成果和办学经验被珠江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番禺电视台、番禺日报等媒体推介报道,“科研强校”已形成强劲发展态势,办学效益突出。
由师范学校改制成普通高中的头三年,禺山高中招进的高一新生文化成绩都较低,但就在生源水平偏低的基础上,禺山高级中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四年四大步: 2001 年成为区达标学校, 2002 年成为区一级学校, 2003 年成为广州市一级学校, 2004 年 4 月 28 日顺利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评估。 2003 年首届高考即打响第一炮:高考总上线率为 96.7% ,名列番禺区第二,并一举夺得番禺区两个学科状元,其中梁淑芬同学以 810 分并列广东省第8名、广州市第四名,夺得番禺区生物学科状元;屈肖娴同学以 733 分夺得番禺区英语Ⅱ学科状元。 2004 年高考再创佳绩,上本科线 211 人,占高一新生入学人数的 47.1% ,上大专以上学生占高一新生入学人数的 96% 以上,上重点线和上本科线人数均比上年翻一番,远远超过广州市和番禺区教育局下达的教学质量指标。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导室蔡婉主任在检查学校工作后高度评价禺山高级中学“发展快,潜力大,后劲足”。
该校还充分利用设备优势、师资优势和社会优势, 2000 年申办“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01 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第一届艺术特长生, 2002 年正式申报《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2003 年首届高考艺术考生上线率 100% ,录取率 100% 。 2004 年第一个艺术特长班 60 名学生参加高考,上重点提前批 15 人,本科以上 40 人,占 66.7% ,上专科以上的 100% 。第二届特长生参加艺术高考,截止 4 月 25 日,已有黄智勇等 3 位同学收到了清华大学美术专业的合格证书,简瑜等 2 位同学收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合格证书,梁睿同学收到了浙江大学美术(书法)专业的合格证书,有周锦锋等 22 位同学收到了广州美术学院的专业合格证书,有刘珊等 30 多位同学分别收到了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业合格证书。该校教师因材施教,硕果累累,特色一流,闻名遐迩。学生参加各级艺术表演和写作、书画竞赛硕果累累:舞蹈《搏》获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评选活动三等奖和“广州市第八届学校舞蹈节”一等奖;在元旦前结束的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艺术展演比赛中禺山高级中学艺术团被评为优秀艺术团,七个参赛节目,四个获得一等奖,三个获得二等奖。
特色之一:因材施教,开发潜能的成功教育。禺山正视学生个人先天差异,同时高度重视个人素质的极大可塑性。崇尚多才多艺,倡导发现潜质,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禺 山高中 老师相信“没有成不了才的学生。”考上禺山的没有“差生”,只有“潜能生”。学校对“潜能生”实施“导师制”,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实施个性化教学,使学生的内在“潜能”转化为“显能”,既补齐学生的发展短板,也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导师制跟踪强化,促进自强不息的成功人格形成。近几年,学校有 7 名同学成为番禺区单科状元。从六届高考中 , 四届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吴栩茵、黄智勇、陈驰宇等 3 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简瑜、张永基等 2 名同学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何璐同学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陈国荣、黄健明、李灼培等 3 位同学考上北京体育大学,唐玄同学在 2009 年高考中获得广东省音乐专业全省第一名,学校已为高等院校输送了近 5000 名优秀学生。
特色之二:以美启智,塑造完美人格的艺术教育。禺山高中的艺术特色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有多名特长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国内艺术专业顶尖大学,也不仅表现在有学生获得国际中小学生音乐比赛金奖,舞蹈获得中央电视台表演一等奖,美术获得全国“创世纪”涂鸦创意大赛暨第八届全国学生视觉设计大赛设计金奖,以及学校艺术团全市首屈一指、合唱比赛连续八连冠等等,更重要的是因为独创出了“榕树理论”、“南瓜反应”等艺术教育理论和经验,“儒雅博艺,利民兴邦”的精神文化,能让每一个进入禺山高中的学生都接受一轮综合艺术教育洗礼,学习潜质被激活,学习走向主动。作为一种教学生态、学校品牌和办学风格的艺术教育能对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特色之三:志存高远,塑造健全人格的和谐教育。禺山高中是全国 50 所内地新疆班办班学校之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部署,学校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突出民族教育、合作教育、共赢教育,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包括各民族和谐,师生和谐,师生与学校和谐);重视绿色教育,实现人与环境和谐;重视心理教育,实现人的内心和谐。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2005 年 “禺山”人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他们一起吹响了创建国家示范性高中的号角,把目光投向更美好更辉煌的明天。藉广东创建教育强省、广州创建教育强市、番禺创建教育强区的强劲东风,在省、市、区政府的积极扶持、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禺山高级中学一定能继往开来,早日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禺山高级中学图册(6张)词条图册更多图册